承和·書香庭
7000元/m2
3室(4) 4室(1)
九江市八里湖新區(qū)八里湖大道以南,安居路以西,通湖路以東,八里湖大道加油站兩側
“詩仙”李白
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旅游達人
他“一生好入名山游”
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
一座座山構筑起他的精神世界
在他的詩作中定格,流傳千古
成為膾炙人口佳句名篇
近日,文化和旅游部資源開發(fā)司和國家文物局文物古跡司發(fā)布“讀李白 游神州”文化主題旅游線路,為廣大游客探尋李白足跡,品讀李白詩篇,感悟李白情懷提供更多選擇。
此次發(fā)布的旅游線路共有三條,分別為“長江青春之旅”“壯年逐夢之旅”“北國漫游之旅”,串聯(lián)了200多個李白主題景區(qū)景點。其中,九江市被歸類于《路線1:李白的長江青春之旅》。
滾滾長江,浩浩湯湯,滋養(yǎng)了兩岸兒女,孕育了千年文脈,也記錄了李白的青春足跡。讓我們共同開啟李白在九江的青春之旅~
“詩仙”李白
從25歲到57歲曾經(jīng)五次登臨廬山
他筑廬五老峰,隱居九疊屏
把酒高歌,寫下了《望廬山瀑布》
《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》等
冠絕古今的詩篇
公元725年,25歲的李白青春年少,“仗劍去國,辭親遠游”,開始了他的游歷生涯。廬山的美景吸引了歷代文人騷客,它的吸引力也是李白無法抗拒的。他第一次登上廬山香爐峰就被驚艷,留下了膾炙人口的《望廬山瀑布》。
《望廬山瀑布》
日照香爐生紫煙
遙看瀑布掛前川
飛流直下三千尺
疑是銀河落九天
此行,他還去了五老峰,寫下《望廬山五老峰》。
《望廬山五老峰》
廬山東南五老峰
青天削出金芙蓉
九江秀色可攬結
吾將此地巢云松
這首首次上廬山所寫的詩,處處洋溢著青春的氣息,頗有豪情萬丈的風采。
公元745年,45歲的李白南下,第二次游覽廬山。這次,他看中了廬山一處名叫屏風疊的地方,有心退老于此。也就在這年的秋冬之際,李白請北海高天師授道箓于齊州紫極宮,正式履行了道教儀式,成為道士。
公元750年,李白攜夫人宗氏第三次來到廬山。當他清晨遠眺最為鐘愛的五老峰時,“巢云松”的想法更為強烈。
其夫人宗氏曾為李白的《梁園吟》“千金買壁”,傳為愛情佳話。宗氏崇道,在廬山拜女道士李騰空為師,李白寫下了《送內尋廬山女道士李騰空二首》,想象夫人在廬山“素手掬青靄,羅衣曳紫煙。一往屏風疊,乘鸞著玉鞭”。從那時起,廬山成為李白夫婦共同的寄居之所和精神棲息地。
《送內尋廬山女道士李騰空二首》
其一
君尋騰空子,應到碧山家。
水舂云母碓,風掃石楠花。
若愛幽居好,相邀弄紫霞。
其二
多君相門女,學道愛神仙。
素手掬青靄,羅衣曳紫煙。
一往屏風疊,乘鸞著玉鞭。
安史之亂爆發(fā)的第二年(公元756年),李白第四次來到廬山。他在五老峰九疊屏修筑讀書臺住了下來。
其間,他寫下《贈王判官時余歸隱居廬山屏風疊》,既是對自己的前半生的總結,也表達了當此國家危急存亡之秋,自己卻無從用力的悲憤失望情緒。
《贈王判官時余歸隱居廬山屏風疊》
昔別黃鶴樓,蹉跎淮海秋。
俱飄零落葉,各散洞庭流。
中年不相見,蹭蹬游吳越。
何處我思君?天臺綠蘿月。
會稽風月好,卻繞剡溪回。
云山海上出,人物鏡中來。
一度浙江北,十年醉楚臺。
荊門倒屈宋,梁苑傾鄒枚。
苦笑我夸誕,知音安在哉?
大盜割鴻溝,如風掃秋葉。
吾非濟代人,且隱屏風疊。
中夜天中望,憶君思見君。
明朝拂衣去,永與海鷗群。
第五次游覽廬山的李白,已入暮年。當時,李白在流放途中遇到大赦,隨即乘舟東下江陵。
途經(jīng)九江時,他再一次登上廬山,以飽經(jīng)風霜的心境寫下了《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》,發(fā)出“一生好入名山游”的生命感悟。
《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》
我本楚狂人,鳳歌笑孔丘。
手持綠玉杖,朝別黃鶴樓。
五岳尋仙不辭遠,
一生好入名山游。
廬山秀出南斗傍,
屏風九疊云錦張。
影落明湖青黛光,
金闕前開二峰長,
銀河倒掛三石梁。
香爐瀑布遙相望,
迥崖沓嶂凌蒼蒼。
翠影紅霞映朝日,
鳥飛不到吳天長。
登高壯觀天地間,
大江茫茫去不還。
黃云萬里動風色,
白波九道流雪山。
好為廬山謠,
興因廬山發(fā)。
閑窺石鏡清我心,
謝公行處蒼苔沒。
早服還丹無世情,
琴心三疊道初成。
遙見仙人彩云里,
手把芙蓉朝玉京。
先期汗漫九垓上,
愿接盧敖游太清。
李白的一生都在“隱”與“仕”
之間苦苦掙扎
而五到廬山的經(jīng)歷
恰恰是他這種掙扎的真實體現(xiàn)
每當他在仕途中受到挫折
廬山總會用寬容溫柔的胸懷接受他
幫助他重拾自信再度出發(fā)
而李白為廬山作的詩篇
也為廬山增添了奇幻的文化色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