喜盈門·喜悅城
7800元/m2
3室(4) 4室(3) 5室(1)
九江濂溪區(qū)十里大道與南山路、濂溪大道合圍處
吃回扣已成潛規(guī)則
“如果你花5萬元錢裝修一個房子的話,就有1萬多元錢被吃回扣了。”
不少行業(yè)都存在吃回扣的現(xiàn)象,甚至靠吃回扣生活的人還不在少數(shù)。但在裝修行業(yè),吃回扣到底能到一個什么樣的程度呢?
從事裝修20余年的曹先生給記者舉了個例子:如果你花5萬元錢裝修一個房子的話,就有1萬多元錢被吃回扣了。買油漆要是花1萬元錢的話呢,油漆工就從你買油漆的商店得到3千到4千元的回扣。如果你花8千元錢買板材,木工能得到2千元左右的回扣,其它的材料如水暖件、瓷磚,一般回扣也都在20%左右。
勾結(jié)商家利益相連
“如果業(yè)主答應(yīng)用我們所介紹的商店提供的材料,那這些商店都會給我們回扣。”
按曹先生所說,回扣大都在20%左右,那這些回扣又是通過何種手段吃出來的?
據(jù)曹先生說,吃回扣主要有兩種方式。第一種,幾乎每一家在進行裝修之前,主家都讓我們給他算一算用多少材料,而且還會問我們哪家材料好,價錢更便宜,我們就給他推薦幾家商店,如果業(yè)主答應(yīng)用我們所介紹的商店提供的材料,那這些商店都會給我們回扣。第二種情況就是如果業(yè)主不去我們推薦的商店,我們其實也能得到回扣。我們只要在主家嘴里套出來他在哪個店買的就行,回頭就跟那個店一聯(lián)系,就可以去那取回扣了。大多數(shù)時候,我們都不用問,以對這個行業(yè)的熟知程度,一看牌子就知道是那個店的了。打個電話告訴店主,是我們讓主家去買的,回扣就給留著呢。大多數(shù)的建材商店都會給我們回扣。
忽悠業(yè)主讓其上套
“如果主家從沒回扣的店買回了材料,我們就告訴他,這個超標那個超標,嚇唬他。”
如果在沒回扣的商店買回來材料你們怎么辦?
馬先生說,這種情況也很好辦,因為我們裝修方的員工怎么也算技術(shù)人員,對產(chǎn)品推介方面有專業(yè)和技術(shù)性,沒有哪個主家愿意用出過問題的產(chǎn)品吧。如果主家從沒回扣的店買回了材料,我們就告訴他,這個我在別人家也用過,并且出過事。這個超標那個超標,嚇唬他。我這么說,主家心里就沒底了,有的一嚇唬,還真就退了,然后就按我的意思買了,這樣回扣也就有了。
為了錢不惜做手腳
“晚上我們臨走時,在屋里隱蔽地方撒點兒味大的膠,把他家門窗都關(guān)嚴實了。”
到這里讀者和記者一樣,肯定還會追問,如果嚇唬不住主家怎么辦呢?
馬先生說,即便嚇不住,我們也有別的辦法吃出利潤來。像主家買回來的板材本來挺好的沒什么味兒,我們就給他做手腳。晚上我們臨走時,在屋里隱蔽地方撒點兒味大的膠,把他家門窗都關(guān)嚴實了。第二天早上我們就給主家打電話,說快來看看你那板材啥味兒呀。房主來了,一聞?wù)@么大味呢,就害怕了,只好把東西退回去。最后,還得聽我們的,去買我們介紹的貨。
言而總之,裝修團隊大部分時候是能知道整個裝修過程的,主家也就大多數(shù)時候處于被宰的狀態(tài)。
讓業(yè)主當定冤大頭
“商店必須把回扣的錢加到貨里面,因為這個錢將來得給我們,無論你到誰家買都這樣。”難不成這部分冤枉錢是花定了?
"花定了,馬先生經(jīng)常被安排去買材料,而從業(yè)5年多來,幾乎每次回扣都吃過。因為商店在賣貨時,必須把回扣的錢加到貨里面,因為這個錢將來得給我們,無論你到誰家買都這樣。商店也愿意給我們回扣,我們多介紹客戶去他那買貨,他還是多掙錢了。再說回扣的錢他都加到貨款里了,一分錢也不少掙。有些商店一開始就是不給我們回扣,但后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商店通過回扣吸引裝修工介紹客戶,他們也就理所當然放回扣給裝修工吃了。”
此外,三名受訪者還向記者透漏,在裝修材料上做手腳,也會榨出利潤來。就拿裝修用的油漆和乳膠漆來說吧,油工在預(yù)算的時候,一般都多算出來幾組,趁房主不在的時候,就把多算出來的漆倒在塑料袋里拿走了。但這些情況如何在裝修過程中杜絕呢?
三位受訪者都建議“找熟人裝修”,這樣至少能減少被欺騙的幾率,但也不可能從根本杜絕。
“這種欺騙行為,不僅使消費者經(jīng)濟上受到了損失,這些被吃了回扣的材料,甲醛、苯如果都超標,主家住上一段時間就有可能給身體帶來很大傷害,這讓我們時常良心不安。我們希望能找回丟失的道德,這也是我們勇敢站出來的原因。”
受訪者曹先生,從事裝修二十余年,有一只相對固定的裝修團隊,常與濰坊各大裝飾公司來往。
受訪者馬先生,一名普通的裝修工,散兵游勇式的裝修生涯已持續(xù)五年之久。
受訪者姚先生,曾經(jīng)在濰坊開過一家裝飾公司,經(jīng)營七年后,涉足地產(chǎn)行業(yè),目前為一地產(chǎn)投資商。
他們?yōu)楹胃矣谡境鰜斫衣堆b修行業(yè)的種種內(nèi)幕,開始三位都有些許顧慮,畢竟從事這個行業(yè)很久,一旦被同行得知將可能再也無法在這個業(yè)內(nèi)混下去,但三位受訪者也承認,即便這個行業(yè)擁有各種內(nèi)幕,吃回扣、偷工減料等各種問題屢見不鮮,但這個行業(yè)目前依然沒有切實可行的法律法規(guī)對其進行約束。